五康路安福路将打造学问IP!摘掉“网上红”标签,回归历史之路
11-16 16:47
在最近公布的全国夜间学问旅游消费集群名单中,位于徐汇区的“恒福音乐街区”首次入选,引起了人们对“音乐街区”新提法的关注。在此之前,位于恒福历史学问区的“五康路-安福路”街区于今年9月被评为上海市旅游休闲街区
学问旅游消费体验与历史风貌保护的平衡一度成为焦点
五康路-安福路街区,褪去了略显浮躁的“网红”标签,回归历史风貌之路的真实性,聚集了武康楼、宋庆龄故居、巴金故居等优质历史学问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五康大厦
记者从徐汇区学问旅游局了解到,下一步重点建设五康路安福路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徐汇区将把历史街区打造成一个重要的窗口和学问IP,通过艺术设计、专业运营和品牌营销,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展示上海的形象魅力,帮助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
“热钱”潜在频繁的学问创意
今年9月,离开上海近20年的老美发店紫罗兰美发沙龙在武康大厦一楼重新开业,实现了“原址重启”。同月,五康大厦邮局新开张,与徐汇区非文物品牌“乔家扎”下的新品牌“乔咖啡”签约,成为上海第一家销售咖啡的邮局
老迈咖啡馆、元龙音乐书店、大银书局。。。围绕武康大厦及其周边地区,一批多元化的企业云集,开启了人们体验特色学问和旅游消费的开端,提升了城市在武康路的“打卡”体验。同时,徐汇区开发了一批具有“爆炸”潜力的学问创意产品,以熟悉的武康大厦为试点
元龙音乐书店
今年8月推出的武康大厦冰激凌,以及随后推出的香精等系列学问创意产品,饼干和有声明信片已经在微博、小红皮书和其他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围绕历史建筑,徐汇区开展了“一楼一包”试点。目前,武康路安福路街区的每一座历史建筑都配备了一枚邮票、一套明信片和一本书的组合
在书店,如大书店,大家可以找到“深武通深:建筑可读”、“海宝武康路”和最新的“遇见武康楼”袖珍书。人们可以指着地图,从各个角度、深层次地阅读“上海古典建筑”,探索上海的历史印记。创新学问旅游消费场景
今年,由上海戏剧艺术中心制作的五康路19号沉浸式演出拉开了五康路安福街区“城市漫游”体验的序幕。这也是徐汇在“个人旅游时代”探索全球旅游服务理念的一次合作尝试,背景是1931年至1949年上海市武康路19号。观众和演员走出剧场,走进武康路,戴上耳机,跟随一个名叫“林慧欣”的小女孩,穿梭于原“福凯森路”和现在的武康路之间,感受这条百年历史学问街区的历史印记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也连接了武康路和安福路两个关键地标。以南端的武康大厦和北端的上海戏剧艺术中心为南北两极,形成徐汇区的节点布局,以政府引导、街区有机生长的理念,在“两极”中心200米范围内聚集了一批学问创意和餐饮娱乐业态,让人们可以欣赏历史建筑和观看戏剧表演,舒适地进行旅游休闲消费
武康路19号
作为首批“全国学问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徐汇区也在扮演“四国融合”的角色武康大厦及周边街区沿街商铺。通过消费场景的创新、原创内容质量的提升、学问IP资源的整合转化,徐汇区正在打造一个由主客双方共享、来自远方的学问旅游消费品牌
数字化授权“建筑可读”
今年2月,上海“建筑可读”开启数字转型3版。徐汇区以“梧桐深层建筑可读”功能,集阅读、聆听、导航、预约、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实现“聆听、在线观看、实地考察”的数字化体验。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市“建筑可读”工作规范》中统一的建筑开放、二维码设置等标准,“建筑可读”宜居示范区智能引导系统已覆盖徐汇区498栋历史建筑。当市民和游客访问applet或访问网站时,他们可以扫描二维码,深入了解建筑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在“徐汇学问旅游云”学问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平台上,除获取学问旅游场馆服务信息外,还可以预订“徐汇步行”、“武康路漫游”等主题旅游线路
作家陈丹艳、建筑师童明参观位于武康路393号的老房子艺术中心
随着“恒福音乐街区”被评为全国夜间学问旅游消费聚集区,武康亭等重点学问旅游消费场所也将学问消费嵌入到各种艺术表演中,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举办学问展览和特色餐饮。咖啡生活周、“树叶不扫季节”、文艺复兴艺术节、“口袋生活学问创新”市场等众多知名节庆品牌已经孕育并构建成徐汇
云顶娱乐官网下载报道“点、线、面”一体的学问旅游消费矩阵